本次英國脫歐的公投結果影響全球,股市匯市對此消息措手不及而做出劇烈的反應,英鎊兌台幣也來到了三十年來的新低點。但是仔細一想,英國脫離歐盟真的是那麼令人震驚的消息嗎?其實英國脫歐早就有跡可循。
英國人從不自認是歐洲的一部分,歐洲人也不曾覺得英國人是他們的其中一員。在他們兩方眼中,British與European是兩個沒有交集的概念。無論是對戰爭的歷史記憶、宗教信仰、人種跟語言,或是最簡單的島國思維與大陸意識,兩方都分別擁有不同背景的理解。在經歷了輝煌的日不落帝國時代之後,英國人更建立起了對國家的驕傲與強烈認同感。
二十世紀早期的英國對歐洲事務抱持著不干涉的態度,同時英國也是最反對歐洲一體化的國家之首。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,成員國的六個國家為法國、聯邦德國、義大利、荷蘭、比利時和盧森堡,英國完全沾不上邊。但是進入現代社會,大英帝國再無昔日光輝,殖民地獨立運動一波接一波,英國開始思考是否需要與歐洲保持良好的關係。經過1961年和1967年申請加入時,遭宿敵法國拒絕之後,一直到1973年,英國才終於進入歐洲的聯盟。
然而對於這個進入歐盟的決定,英國人還是抱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。早在1975年,英國就舉辦過公投:您是否認為英國應該留在歐洲共同體(共同市場)?(Do you think that the United Kingdom should stay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(the Common Market)?) 當時贊成的人口高達67.2%。縱然如此,英國在歐盟中,還是持續保持著特殊位置,他們不用歐元,不加入申根公約,甚至近來開始拒絕簽署一些歐盟條約。
接下來的一連串發展讓英國脫歐聲音又漸漸加大。2000年代歐盟擴大,加入東邊一些經濟程度與英國相差較遠的國家,2010年代歐盟開始接連出現問題。英國必須貢獻的越來越多,但是影響力卻越來越小,在政策制定持續受到歐盟箝制之下,開始出現脫歐聲浪,最終促成脫歐公投。2016年6月24日,公投題目為英國應該續留為歐盟會員或是離開歐盟?(Should the United Kingdom remain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?) 結果為51.9%的投票人口認為應該離開歐盟。
事隔40年的兩場公投,議題些微不同,結果也有不同。從歷史脈絡來看,英國脫歐只是遲早的事,只是從議題即可非常清楚地看出來,英國人民拒絕的是政治性聯盟,歡迎的是經濟性聯盟。而在投票前,無論是留歐派或脫歐派的主張,從來沒有提出過要退出歐洲經濟共同體。
脫離歐盟而不脫離歐洲經濟共同體,這個可能性可行嗎?答案是肯定的,這是金融時報[1]、英國電訊報[2]、獨立報[3]等英國主流媒體或財經雜誌的立場,甚至也是脫歐派大將Boris Johnson的話中之話。目前沿用此模式的最佳代表國家為挪威、冰島與列支敦士登,採取中立模式不加入任何聯盟的瑞士也循著相同的模式,另外跟歐盟簽了一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貿易條約。
市場的恐慌過去之後,英國股市已經迅速回到公投前的點數。英國已經開始往前走,討論下一個首相選舉以及需要對歐洲協商的議題。有人說這是首相卡麥隆一手緊握英國、一手緊握歐洲,在這一段時間以雙方當籌碼的談判方法,在這段因為新舊任首相交接而帶來的額外時間,英國將會在對英歐雙方都有利的前提下,以時間換取空間,找出其在歐洲的定位,持續散發大不列顛的光芒。
[1]: Brexit: The Norway Option is the Best Available for the UK
[2]: After Brexit, only one thing can keep Britain together: the Norway model
[3]: These are the deals Britain could now make with Europe – and they dont actually look that bad
其他參考資料:
金融時報:英國自古與歐洲道不同
李文:為什麼英國有這麼多人要脫歐?
財經分析:英國脫歐利大於弊